1、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综上,五胡乱华,流民起义,西晋统治崩溃,西晋后裔在南方建立起东晋。
2、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都城是在建康(今天的南京),420年,刘裕夺帝位,取代东晋。西晋(266年—316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
3、后来江南的司马睿在群臣的拥戴下在建康称帝,重建晋朝,因为首都在建康,东晋首都和西晋首都洛阳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所以司马睿建立晋朝史学家称为东晋。
4、东晋 建兴五年(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
5、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东晋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6、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国土面积约为543万平方千米(281年),302万平方千米(417年)。
第一个阶段:中国疆域形成的准备时期 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疆域形成的准备时期,也就是这个时期还没有疆域的概念。夏商周时期,中国大地上万邦林立,存在着大量的氏族部落。
分裂到统一到隋朝开始开疆扩土,东汉末三国之后西晋大一统,之后就是十六国,南北朝到隋文帝时期统一。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唐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
那么,中国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编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汉地的统一和巩固 汉地这个词,是清朝时期称呼汉族的聚居区,也就是当时的汉地十八省。今天我们将这一个地区称为“内地”、“华夏”,其面积大约为400万平方公里。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朝之中疆域面积最大的。《元史·地理志》记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但是没有具体描写疆域到达哪里了。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因为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在三国魏国时被封为晋王,在司马昭死后。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有八十七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冀州:约於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荆州:约於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扬州:约於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魏 魏的疆域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再复设广州,共增加一州。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等六郡,属魏地。约于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凉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张掖等七郡,下辖44县,属魏 地。约于今甘肃省全境。并 州:分置太原、上党、乐平、新兴等六郡,属魏地。
1、这里,泰始(265年-274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所以《禹贡地域图》完成于西晋时期。我国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第一部地图就是出现在西晋时期。
2、由于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
3、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