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即“从终点——想要的结果”开始,将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确定学习结果、评量学习设计、制订学习计划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逆向教学设计的导向依据是结果。逆向设计是一种以学习目标引导的,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逆向设计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专注于学习目标和学生需要,确保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和质量。
逆向教学设计提倡从“终点”,即所追求的结果(目标或标准)出发开始设计活动;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首先考虑评估方案再具体设计活动。这种设计思路正是我们现在课程标准时代所提倡的,是基于标准的逆向思考。
小结:逆向设计是有目的的任务分析。只有明确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弄清楚它们意味着什么之后,才能真正的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
梳理知识——区分步骤——重新修改——逐一讲解。所谓的逆向,在帮助确认一个目标后,围绕这个目标群发生的过程,学生了解什么,怎么评估学生有没有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活动导向的教学设计”问题在于“只动手不动脑”,缺乏对存在于学习者脑中的重要概念和恰当的学习证据的明确关注;而“灌输式教学”则使学生淹没在无休止的事实、观点和阅读中,很少或根本感受不到能促进学习的总结性观点。
逆向设计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估方式。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学习目标应该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学习目标应该根据学生需要了解、掌握和应用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
逆向设计告诉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用于证实预期学习是否已经完成)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跟根据你要讲的内容或是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
逆向教学设计的本质是评价驱动的课程建构逻辑。
逆向教学设计提倡从“终点”,即所追求的结果(目标或标准)出发开始设计活动;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首先考虑评估方案再具体设计活动。这种设计思路正是我们现在课程标准时代所提倡的,是基于标准的逆向思考。
1、“逆向设计”是课程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指在设计课程时,应该先考虑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或者终极目标,再根据这些目标设计出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2、教学实践中,大概念通常表现为一个有用的概念、主题、结论或观点、理论、基本假设、反复出现的问题、理解或原则。我们可以用一个表示核心概念的词语、一个基本问题或一个正式理论表达大概念。
3、 书中说到,“UbD理论认为,当教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理解可迁移的概念和过程,给其提供更多机会将理解的内容应用到有意义的情境时,才更可能获得长期的成就。
1、“逆向设计”是课程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指在设计课程时,应该先考虑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或者终极目标,再根据这些目标设计出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2、逆向设计的一般流程:产品样件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CAD/CAE/CAM系统 → 模型重构 →制造系统→ 新产品。在逆向设计的这些环节中,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构是产品逆向设计的三大关键环节。
3、逆向教学设计的导向依据是结果。逆向设计是一种以学习目标引导的,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4、逆向设计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设计方式, 是数据科学项目中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数据科学项目往往会出现结果和客户预期不符的情况, 导致最终难以产生实际价值。 原因之一在于对数据科学的认知差异。
5、逆向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中的正向设计相对应,是当下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新方法。它来源于美国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
1、此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章节,恐怕就是第一章《逆向设计》了。正如文中所说的,教师是设计师,他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一样,持有"资格证",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
2、阶段3: 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在头脑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就该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了。
3、第二个阶段确定评估手段以了解学生理解的成效,如:小测试、问答题、作业等等。第三阶段是学习计划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要想到那些学习体验和教学能够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结果。
4、以活动为导向的设计和灌输式教学设计这两大误区的弊端在于没有通过逆向设计方法彻底想清楚教学目的。
5、形式可以有理解,朗读,背诵,口头表述,书面检测,设计问题等等。
6、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须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学生上的纠结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