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别名牛蚊子、牛苍蝇、瞎蚂蜂,是双翅目、虻科、虻虫种动物,雌虫刺吸牛等牲畜的血液,危害家畜。形态特征:体长约19毫米,宽约6毫米。大型虻体长达40毫米,较少见。
小时内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继发感染后溃烂和坏死,病程约数周。虻叮咬:虻俗称“牛虻”。叮咬后刺痛,中央有叮咬痕迹,局部出现红斑、丘疹和风团,可继发感染。
牛虻会叮咬人牛虻作为一种吸血的昆虫,虽然不像蚊子那样烦人,但它们的叮咬能力,却远胜于蚊子。即便是皮糙肉厚的水牛,也扛不住它们的叮咬,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辅助它们清除身上的牛虻。
小型虻咬伤一次失血可达40毫克,最大型的虻则一次可使动物失血200毫克。叮咬后的伤口在牛虻唾液的刺激下常形成疼痛的肿包,对家畜伤害极大,据统计乳牛可因牛虻的叮咬而使产奶量下降11%-15%,高者可达19%-25%。
牛虻咬人有毒。牛虻,虻的俗称,状似蝇而稍大,雌虫刺吸牛等牲畜的血液,危害家畜。为中型到大型的种类,强壮而有软毛,通常称为牛虻。概形灰黑,粗壮,呈长卵形。体长约19毫米,宽约6毫米。
1、牛虻又称牛蚊子、牛苍蝇、瞎虻、瞎蚂蜂、牛魔蚊、牛蝇子。牛虻属于双翅目虻科。但别名也都不是白来的,它的外表乍看就像巨大版的苍蝇,像蚊子一样喜欢吸血,飞行时扇动翅膀嗡嗡作响又像极了蚂蜂。
2、学名叫“牛虻”,东北林区俗称“瞎碰”或“瞎虻”。牛虻,别名牛蚊子、牛苍蝇、瞎蚂蜂,是双翅目、虻科、虻虫种动物,雌虫刺吸牛等牲畜的血液,危害家畜。形态特征:体长约19毫米,宽约6毫米。
3、牛虻是一种虻科属的昆虫,同时也是虻的俗称。牛虻的外形比较像一般的苍蝇,但又比苍蝇要稍大一些,雌性的牛虻一般会刺吸牛、马等牲畜的血液,从而危害到家畜。
1、牛虻是虻的俗称,是一种昆虫。牛虻,学名Tabanidae,牛虻是一种虻科属的昆虫,同时也是虻的俗称。又称牛蚊子、牛苍蝇、瞎虻、瞎蚂蜂、牛魔蚊、牛蝇子。
2、牛虻是一个俗称。其本身就叫一个氓。很多地方称呼这种昆虫叫做牛蚊子、牛苍蝇、瞎马蜂。这种虫子属于昆虫纲动物。常见于各种农业养殖场所。它的外形比较像是我们常见的苍蝇。而有一些体型比较大的品种,就比较类似于马蜂。
3、牛虻又称牛蚊子、牛苍蝇、瞎虻、瞎蚂蜂、牛魔蚊、牛蝇子。牛虻属于双翅目虻科。但别名也都不是白来的,它的外表乍看就像巨大版的苍蝇,像蚊子一样喜欢吸血,飞行时扇动翅膀嗡嗡作响又像极了蚂蜂。
4、虻虫又称牛蜢,牛虻,牛蚊子,中华虻、白斑虻、灰虻。属虻科昆虫,喜爱舐吸家畜血液,遍布全国各地。有时也吸食人的血液,能传播多种人畜疾病。被虻虫叮咬后往往会局部肿胀,痛或者痒的感觉。
5、虻虫的别名是:牛蜢,牛虻,牛蚊子,中华虻、白斑虻、灰虻。虻虫又称牛蜢,牛虻,牛蚊子,中华虻、白斑虻、灰虻。属虻科昆虫,喜爱舐吸家畜血液,遍布全国各地。虻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1、牛虻咬人有一定的毒性。牛虻叮咬可引起剧烈疼痛、瘙痒、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的体质较为敏感,还可能会产生虫咬性皮炎的症状,表现为叮咬处部位红肿、红斑、水泡等症状,同时还可伴有明显瘙痒的表现。
2、牛虻会咬人。一旦不小心被它叮咬,伤口会在它唾液的刺激下形成肿包,十分疼痛。其叮咬对象除了人类,还包括牛等各种家禽以及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
3、牛虻叮咬有一定的致昏毒素,但没有生命危险。被牛虻叮咬痛感强烈,还会伴随出血的情况,同时会产生红斑丘疹和风团,由于叮咬后的伤口在牛虻唾液的刺激下常形成疼痛的肿包,对家畜的骚扰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