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阶段:初步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3、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孙武又叫孙子,效忠于吴国,写了《孙子兵法》。孙膑效忠于齐国,历经磨难,受黥刑(脸上刻字)、膑刑(挖膝盖骨),写下了《孙膑兵法》。
4、孙武个人的天赋与努力,则是《孙子兵法》产生的主观因素。另外,汉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统体思维、辩证思维、象类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孙子兵法》理论体系的构筑起了指导性作用。
1、那武器是随颛顼出生的。后来向部落里的巫师透露,这种武器是古代著名的武器,取名为“战”。颛顼的头顶上,有两个字“圣德”。据说只有圣德的人才会得到战争。由此可见,颛顼的兵器就是和颛顼一起问世的传说中的战争。
2、颛顼。颛顼是一位武功高强善于摄人魂魄的人物,颛顼的勾魂摄魄飞钹斩据说可以使人魂飞魄散不得超生,颛顼在摄取魂魄后也可以增加自身法力。
3、三皇: 三皇是上古的 伏羲 燧人 神农。五帝: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十大神器:东皇钟、轩辕剑、盘古斧、炼妖壶、昊天塔、伏羲琴、神农鼎、崆峒印、昆仑镜、女娲石。
4、共工的武器水神戟的样子基本上很像是一枝长枪,水神戟树立的时候与共工的眉眼同高。
5、那时兵车上使用的兵器最长的便是长矛,足有两丈四尺 (周尺),称为夷矛。步兵使用的矛长两丈,叫尊矛。若论长度,矛可列“五兵”(古代“五兵”泛指五种兵器,步卒“五兵”有:戈、殳、戟、酋矛、弓矢)之首。
6、盘古斧 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中醒来,见天地晦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我们之世界。此斧拥有分天开地、穿梭太虚之力。威力不下轩辕剑。
1、我们看春秋的历史,各路诸侯出去打仗,都会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打仗后还希望获得周天子的认可与褒奖。另外,东方各国还修建了长城,在北方打造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华夏边缘,以更好地保护南方资源。
2、王明珂用华夏的“羌人”概念来探索华夏边缘的西向漂移。
3、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1、对于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我更愿意推荐前不久读过的《寻羌》,其实王明珂在本书中的观点,已经在那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里清晰而生动地表明了。
2、[ 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第243页。
3、内容预览:今年的读书计划之外,偶然插进来了一本很有见识的书:台湾学者王明珂的《羌在汉藏之间》。与一本好书遭逢后,有时还会带来一连串的机缘。
4、王明珂先生在《羌在汉藏之间》描述到羌人中“一截骂一截”的现象。在巫蛊指控的族群链中,汉人想象和指控少数民族,特别是苗人施行巫蛊;而壮人、侗人尽管自身也被汉人想象放蛊,但是他们却也想象苗人放蛊。
5、只是教育使然。想进一步了解诗经,简单点的可以看余冠英选本、程俊英译本、陈子展的解,进阶看看朱熹、方玉润、马瑞辰。关于民族国家观念,先读读王明珂的羌在汉藏之间、史学反思与反思史学,再去找些进阶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