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原文(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原文)

2023-07-21 19:15:08 观察体育 观察猫

1-厥阴病证治,乌梅丸汤合方

1、方剂:乌梅丸证 药物: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

2、乌梅丸 药物组成: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方证: 手足厥冷、心中烦狂。 呕吐、腹中痛。

3、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4、厥阴病者以乌梅丸为主治。乌梅丸中附子细辛易致胸闷咽痛,可用黄芩拮抗,宜合黄芩类方。有柴胡证者,宜合柴胡类方。心下心窝部疼热者,宜合小陷汤。便秘,屁臭者,合大黄类方。耳前后肿者,宜用三黄拮抗。

2-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乡野拾遗

1、可惜忙于俗事,医书古籍读的极慢。今日来不及写心得了。小说更新也是明天,先摘抄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辩证和治疗方法,以供学习。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3、①温病:外感温热之邪,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为主要脉证,是太阳病中的一种证型,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②灼热:身热显著,扪之灼手,形容发热严重。③风温:太阳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

4、但头汗出,齐颈而还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3-缓急止痛小经方——芍药甘草汤

1、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体现了本方酸甘复阴、缓急止痛之功。

2、芍药甘草汤为柔肝解痉、和营止痛之良方。此方仅由芍药(白芍)、甘草两味药组成,白芍味酸,养阴柔肝,调和营卫;甘草味甘,缓急止痛,且能补虚。酸甘化阴以养肝,肝得柔养,气急则平,故能解痉止痛。

3、芍药甘草汤是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芍药甘草汤是一剂处方,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